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/ 廉洁文化

【廉政时评】严防“官德不修”成为干事创业的“软肋”

发布时间:2021-02-01 11:17:43 信息来源: 安徽纪检监察网 编辑: 系统管理员 阅读次数:1773 [ 字体: ]

 

做官先做人,做人先立德,德乃官之本,为官先修德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,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坚持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贤,坚持事业为上、公道正派,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。”作为干事创业的“领头雁”,身为担当作为的“风向标”,党员领导干部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,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,充分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关键作用,严防“官德不修”成为干事创业的“软肋”。

百行德为首,德为官之魂。所谓官德,也就是从政道德,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,包括且不局限于政治品德、伦理道德、职业道德、心理品德。其具体表现为:对自己能否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,对同事能否做到团结友爱、互帮互助,对人民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,对工作能否做到立足本职、脚踏实地。与广大人民群众应恪守的“民德”相比,官德的标准更加严苛,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素质要求更高,其行为失范所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恶劣。因此,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历来都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,也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根本原则。

然而,长久以来,有关“德”与“能”孰先孰后的争论从未停止。时至今日,依旧有很多人认为: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能为先,注重官德就是坐而论道、夸夸其谈,而重视官能则等同于起而行之、勇挑重担。诚然,“以能为先”的观点确有其合理之处,纵观历史,凡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,凡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愈发落后艰苦的时候,这种观点便愈发流行,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。然而,在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的今天,这样的观点是短视的、错误的,是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不相匹配的。

首先,“以能为先”的观点极易让党员领导干部陷入“能人腐败”的旋涡。才者,德之资也,德者,才之帅也。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: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问题上,方向性的问题永远是最根本的问题。能人之“能”贵在为民谋福,倘若信念动摇、思想滑坡,把个人才能变成损人肥己的“倚仗”,这样的“能人”不仅于国于民不仅无益反而有害。如果说党员领导干部好比一把干事创业的“尖刀”,那么官能就好比“刀尖”,而官德就好比“刀柄”,“刀尖”的锋利程度决定了干事创业的“深度”,而“刀柄”的偏正则决定了干事创业的“方向”。因此,“以德为先、以德驭能”才能保证能人之“能”为国所用、为民所用,真正做到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。

其次,注重官德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官能的一种更高要求。德若水之源,才若水之波。官德与官能从来都不是孤立关系,更不是对立关系,官能从来都是官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官德的“真子集”。当前,我们党正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、改革开放考验、市场经济考验、外部环境考验,这“四大考验”时刻警醒着全体党员领导干部,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“人民公仆”,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,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引领力、服务创新力、政策落实力和风险驾驭力,合理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,正确处理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难题,做到力度与温度并举,科学与艺术兼顾。

最后,“以德为先”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,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“软实力”的体现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“以吏为师”的道德心理习惯,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,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必然是“能力出众、德行天下”的人,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资格、有能力承担起干事创业、攻坚克难的伟业。官德引导民德,党风决定民风,勤修官德不仅事关个人成长,更事关人心向背,事关党的生死存亡,只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,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为民所享,才能真正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。

能吏寻常见,公廉第一难。干部干部,干事是天职,能干是基本要求。党的性质、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担负的历史使命,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更高的素质,“无为清官”和“能干污吏”都不能要,只有“以德为先、德才兼备”才是人民的好干部。(旌德县纪委监委 冯振东)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小微权力
“监督一点通”

小微权力
“监督一点通”
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