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河北省山海关古城区因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事件引发群众热议,谈起原因,当地一位干部道出了实情——原来古城内有国家级大气监测点位,“为了数据好看,区里只能在环保管控上层层加码”。大数据时代主动拥抱数据本无可厚非,但忽视群众的切身利益,一昧追求数据的华丽,大谈“数据至上”的论调,势必会陷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泥沼!
不知从何时起,“数据至上”在某些地区正成为一种“时髦”,有的地区一布置任务就习惯性摊派指标搞压力传导,有的领导一汇报工作就张口进度闭口速度,有的部门一考核成绩就四处突击索要报表数据,工作好坏全然不以质论英雄,而以完成率定成败,至于工作成绩扎实与否,人民群众满意与否则一概不闻不问,活生生地把自己困在了数据堆砌而成的“牢笼”中,成为被数据役使的“囚徒”。
有人说,数据是中立的,客观的,是不掺杂个人情感的,有助于党政干部理性、科学地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“数据至上”本身并没有错,只是运用的失策。诚然,相较于文字描述,数据更直观、更客观,但数据并不等同于数据分析,我们要的从来都不是数据本身,而是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,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“加工”下会得出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结果,因此“数据至上”首当其冲就错在它把数据的客观性“嫁接”到了数据分析上,一开始就犯下了“偷换概念”的错误。
既然数据不等同于数据分析,那我们改进分析方法,全面科学地对数据进行分析是不是就能够实现“数据至上”所追求的“以数据包打天下”的目的呢?事实证明这也行不通,因为事物可以被量化,但“切肤之感”不行,“共情思维”的缺失从根本上否定了“数据至上”的合理性!这不仅仅是因为,数据难以有效地传递个人情感,更在于它违背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核心宗旨—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!必须要强调一点的是:我们的事业从来都不是绝对中立的,从来都是有预设立场的,从来都是要站在群众一边的,从来都是要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我们工作好坏的根本评价标准。“禁柴封灶”体现在报告中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,但数字的背后却是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居家挨冷受冻,有柴不敢用、有电用不起、有暖用不得,这种“切肤之寒”不仅是数据本身难以承载的,更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相驰,也再次证明:方向一错,越“努力”越容易南辕北辙!
问题是个性的,但背后的根源是共性的,“数据至上”不是单纯的方法与方向的“本末倒置”,更集中反映了部分党政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,干事唯上不唯下,创业唯虚不唯实,其本质就是大数据时代下人民立场不坚定所畸变而出的“新文牍主义”。
深入基层不放松,立根原在群众中,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实践证明: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,是我们党的大敌、人民的大敌。党和政府的全部事业、全部重点从来都是,也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任何违背这个大前提的技术和方法都是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,是抛开目的谈方法的“伪科学”,只有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,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、风雨同舟、同甘共苦,做到“以道驭技,以技辅道”,才能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,共同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!
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
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
小程序